微表处施工是一种常用的预防性路面养护技术,其材料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1. 改性乳化沥青
作用:作为粘结剂,确保集料与路面的粘结。
类型:常用阳离子慢裂快凝型乳化沥青(如CSS-1h、CQS-1h)。
改性要求:通常添加SBR(丁苯橡胶)或SBS等聚合物改性,提高弹性、抗裂性和耐久性。
2. 集料(骨料)
要求:坚硬、耐磨、洁净,无风化颗粒,级配严格(通常为MS-2或MS-3型级配)。
粒径范围:0~3mm、0~5mm或0~8mm,根据设计需求选择。
石料类型:玄武岩、辉绿岩等优质酸性石料(需掺抗剥落剂),或石灰岩等碱性石料。
3. 填料
作用:改善混合料密实度,调节破乳速度。
常用材料:水泥、消石灰或矿物粉(如石灰石粉)。
掺量:一般为集料质量的1%~3%。
4. 水
要求:清洁、无杂质,用于调节混合料稠度和施工和易性。
5. 添加剂(根据需要)
缓凝剂:延缓乳化沥青破乳时间(如夏季高温施工)。
促凝剂:加快破乳速度(如低温或潮湿环境)。
抗剥落剂: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(对酸性石料尤为重要)。
纤维:少数情况下添加聚酯纤维,增强抗裂性。
6. 其他辅助材料
界面粘结剂:用于旧路面粘结力不足时,增强层间粘结(如乳化沥青稀释液)。
色彩添加剂:彩色微表处可能添加氧化铁红等颜料。
7.注意事项
材料配比:需通过室内试验(如湿轮磨耗试验、负荷轮试验等)确定最佳比例。
环保性:材料需符合环保标准,避免污染环境。
微表处材料的选择和配比直接影响施工质量,需根据路面状况、气候条件及交通荷载等因素综合设计。